01_innovarad_JYHuang_KIDS_20180527-273
2018 / 5 / 31

最珍貴的,其實是陪伴。

 

作者:陽大附醫 黃俊硯 醫師

 

 

01_innovarad_JYHuang_KIDS_20180527-273

 

 

開場,是整場活動的精髓。

 

論壇開始,蔡校長以台灣人均 GDP 的成長曲線來闡述這個活動的緣由。對很多人來說,多著重課程當中講者的心得分享,但我認為,深究開場,或許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

 

在我看來,後面課程與其討論如何教養小孩,不如說提供多種 case report 的參考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01_innovarad_20180527_20_tsai_KIDS_20180527-089
2018 / 5 / 31

可以再多生一個的安心感

 

作者:阿啾俱樂部 蔡阿啾

 

 

01_innovarad_20180527_20_tsai_KIDS_20180527-089

 

 

選擇,忽然變多了!

 

今天聽完論壇後,有一種安心感,聽到許多家庭的故事,想一想,好像並不困難。

 

了解自學的細節與優缺點,多了一個體制外的選擇;了解資優班是怎麼運作,多了一個體制內的彩蛋;了解教育核心設定,多了一個選擇的標準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01_innovarad_wuth_KIDS_20180527-161
2018 / 5 / 31

連續兩年,收穫滿滿!

 

作者:嘉義榮院 胸腔內科 吳東翰 醫師

 

 

01_innovarad_wuth_KIDS_20180527-161

 

 

去年參加了《新思惟論壇:小孩長大二三事》後,今年一看到《當代家長的煩惱》開始報名,本來想丟包小孩 請人幫忙帶孩子,帶著太座大人一同參與盛會,吸收成長。但是不到兩歲的兒子,最近變得像橡皮糖似的,一直黏著媽媽,只好自己獨身一人,一大早上台北,全力吸收新知與經驗,跟辛苦在家的全職媽媽,一同分享討論成長!

 

研討會開始前,一如往例地遇到了許多很久沒見面的好朋友們,雖然平常在不同地點、不同醫院,或不同科別努力工作著,但為了自己的孩子都不遠千里地來上課,這就是新思惟課程驚人的魔力啊!

 

每次的年度論壇,蔡校長的研討會設計概念都會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梗開場,這次從十倍成長的人均 GDP、傳統轉盤式電話與智慧型手機、單一商品與各式各樣選擇的美乃滋,藉由周遭隨手可得的事物與概念,來強調家長與小孩這兩個有著外在環境巨大落差的世代,更加強了不同方式教養觀念的重要性!

 

閱讀更多 »

00_FB_KIDS_20180527-122
2018 / 5 / 31

不同於坊間教養書,刺激自己思考。

 

作者:長榮航空 空服部 王可君 助理事務長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122

 

 

原來自學這麼好玩!

 

來聽新思惟的課程之前,對於自學的印象只停留在某些自學團體,可能是因為不適應現今的教育體制、或是孩子的特殊狀況而選擇自學。聽完白醫師的演講後才發現,原來自學是可以有完整的時間,去塑造一個更有趣的學習環境。

 

白醫師看重孩子能學習到的能力有以下幾點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00_FB_KIDS_20180527-430
2018 / 5 / 31

陪伴孩子整合身邊的工具,發揮創意。

 

作者:鄧聖霖 牙醫師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430

 

 

長輩說要這樣教育小孩……

 

在太太的推薦下一同參加《新思惟論壇:當代家長的煩惱》。孩子目前三歲,對於教養的問題其實沒有太深入的思考。

 

長輩教育我們在教養上去學習和模仿,給孩子好的學習環境,超前進度的學習,也許提供經濟協助讓孩子出國念個文憑回來。甚至也有建議應當加入一些社團,增進視野看看其他人的方式或經驗分享。

 

但可怕的是,這樣的模式也許適合在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,在那之後網際網路及手機的發展逐漸成熟,讓每個人都能連接到更多資源,經歷網路爆紅後又泡沫、金融風暴、金融海嘯,世界產生巨大幅度的變動。世界的改變就像玩電動一樣,快轉了。

 

一個世代可能不再 30 年,可能只剩 10 年至 15 年,於是我們又避免不了得面對「generation gap」,例如 Z 世代,Y 世代,00 後,10 後這樣的歸類。過去 30 年的世代經驗分享,可能已經無法滿足需要。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