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燦明大學眼科 劉冠麟 院長
學習,一定不快樂嗎?
當初會想上這堂課,是因為大兒子今年準備要上小一,長輩怕他英文能力跟不上讀全美語幼稚園的同學,所以安排他和外國老師,一個禮拜上一次一對二的課程。
開始上課之後,就發現有時候課後叫他複習當天上課內容,或是請他寫作業,他總是心不甘情不願。當然他以前幼稚園,有時候畫畫的作業也是拖到最後才做,想說剛開始總要給他適應期。直到有一天,我接送兒子下課並在路上問他,目前才藝班最喜歡什麼,他說象棋第一,足球第二,不喜歡英文課。
這時候我就開始思考,難道學習的過程一定要不快樂嗎?如果小孩對某些課程真的已經沒有興趣,家長是必須要求小孩堅持下去,還是讓小孩自己選擇?
到底父母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幫助小孩,找到他自己擅長的項目,同時不會讓其他科目落後太多,兼顧深度和廣度呢?
為何選擇自學這條路?
在這個主題上課前,其實我最想知道是什麼契機,讓父母決定走自學這條路。
白映俞醫師是因為發現女兒對新知失去興趣,女兒以「那又不會考」的理由拒絕學習;姚侑廷醫師則是女兒被老師罰寫音樂,而且老師還鼓勵小孩,考試不會,可以去抄同學的。
不管是什麼原因,決定自學這條路還是不容易,父母變成小孩的導師,而且要每個科目都自己教,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。但是自學的好處是,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,父母會馬上發現小孩的問題,而且可以自己規劃學習主題。
不過下課時間朋友討論,發現這兩位自學的孩子都是女兒,有男孩和女孩的家長應該都知道,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生物。如果有機會也想知道,男生自學的話,是不是會遇到不同問題?
網路世代的職業選擇
不管是 YouTuber 或是單口喜劇演員,在台灣這都還是非常少見的職業。聽到啾啾鞋分享工作背後的辛苦,或是博恩談及選擇興趣還是賺錢的職涯抉擇,對於已經在社會上工作一陣子的人,應該都心有戚戚焉。
這兩位講者從事這樣的職業,其實我會比較想知道他們家長的想法,難道不會反對嗎?不過聽他們分享,一方面是他們有先做好停損點規劃,另一方面也是在求學階段就有做出一些成績,父母雖然會擔心,但還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展。
不過在最後聽到博恩說,他目前每個月生活費只花一、兩萬,所以可以維持做有興趣的工作。聽到這還是不免會想,如果未來需要養家,這份工作真的能持續下去嗎?
也許這部分真的是做父母需要跨過的心牆,要如何讓小孩同時兼顧興趣,又能賺錢養家,確實是一道難題。
陪伴家人是最好的人生投資
在親子共遊和忙碌工作中不斷切換,這應該是所有雙薪家庭的共同課題吧!
從陳畊仲醫師分享如何從嚴厲教育,到用對話代替說教的心路歷程;蔡明劭醫師在忙碌工作之餘,不忘帶家人一同出遊;葉濡端醫師夫妻互相協調,支持彼此興趣,並且相信對方的教養方法。夫妻雙方的互助互信,和真心投入小孩陪伴,是所有講者都強調的重點。
其實在陪伴小孩出遊這方面,我應該也算個兼職的家庭旅行領隊,很贊同講者說的,一開始幾次也許在整理行李和安排行程上,會出現許多問題,但是只要多去旅行幾次,你會知道如何調整節奏。
對父母來說,雖然過程中難免會有小孩哭鬧家長暴走 理智線崩潰的狀況,但是這也是難得能專心陪伴孩子、了解自己小孩的時光。
資源充足的小孩如何做選擇?
對於已經決定讓小孩上公立小學的我,想知道在體制教育下,要如何引導孩子學習。
陳三奇醫師分享了現在資優班的教育內容,其實有點類似在學校,由老師引導孩子自學,這部分讓我還滿心動的。
呂祐吉老師和蔡依橙醫師都建議,從學校教育和小孩興趣,去引導加入附加的學習價值,並且強調刻意練習的重要性。
課後省思與面對困難的信心
一整天的課程下來,會發現各個主題都有自己的獨特性,但是在核心價值上,家長的陪伴是每個人都不斷強調的重點。父母都是在長期的陪伴中,去了解自己小孩的個性、發掘小孩的興趣,並與小孩平等溝通來決定未來的方向。
不過在教養的過程中,有時候難免會以長輩的姿態教訓小孩,或是過分要求完美的表現。
陳畊仲醫師說了一句:「小孩才七歲,不是十七歲」,真的也讓我有點心酸,想到自己在大兒子剛學足球時,雖然是給教練上團體課,但是有時候在練習和比賽的過程中,還是忍不住一直出聲指導他。也許他爸爸以前在場上就是只靠嘴踢球 負責指揮全場的指揮官,不過在這樣訓練的過程中,還是會覺得自己管太多,所以後來放手讓他自由發揮,反而發現他踢得越來越好。
父母永遠有擔心不完的事情,也會一直擔心孩子會不會走錯方向,但是只要肯花時間,最了解子女的一定是家長。陪伴孩子長大,是很長很遠的路,夫妻之間的溝通協調也不能忘記。在工作和家庭的取捨之間,永遠要記得家人是最重要的。
上完這次的新思惟論壇,我回頭看看我課前的疑惑,對於小孩英文教育要如何加強,我想還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。但在聽過各位講者的經驗分享後,相信未來我能夠更有信心,去處理小孩教育上有可能遭遇的困難,當然自己也要持續知識的輸入和輸出,用身教告訴小孩如何保持學習的熱情。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