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《新思惟論壇:當代家長的煩惱》講者 陳畊仲 醫師
生活在資訊唾手可得的網路資訊社會,現代人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知識以及技能焦慮的困擾。除了本業核心技能精進的焦慮,看著朋友一個一個收集比比特幣還夯的新思惟幣,學簡報、學研究、學教學、學理財,更是焦慮自己跟不上。
教小孩有公式嗎?
有小孩的父母,又多了一個角色要學習:「父母」。這些角色,那一項最困難?當然是父母!可以不上台演講不寫論文,可以不當父母嗎?當然不行!簡報、論文、專業教育課程隨便找都有,親子教養找得到嗎?(校長謎之音:喂~我有開過喔) 做簡報寫論文有公式可循,教小孩有嗎?
除了知識以及技能焦慮,父母又多了一項「教養焦慮」。高中考上南一中,看了太多怪物,我對教養的觀念就是「孩子的成就,在精卵結合那一瞬間就決定 99%」。一直以來,我並不覺得父母做什麼可以影響小孩的未來。
付出時間、了解趨勢、穩定情緒
所以,以前我沒什麼教養焦慮。但是連我在最近,被越來越多的資訊影響,也開始焦慮起來,就知道其他人多焦慮了 XD。承蒙校長看得起,邀請小弟當講者,讓我有機會參加這場論壇。一次系統性的接受教養相關訊息。希望聽完真的可以解決「當代家長的煩惱」。
統整這次活動的啟發學習,先說結論上面寫這麼多了還先說結論:第一要付出時間,第二要了解趨勢,第三就是穩定情緒。
不能以過去的經驗,教小孩適應未來。
不論自學或體制教育,亦或親子關係,關鍵都是父母付出時間規劃與陪伴。自學可以理解,為什麼體制內也是呢?校長一圖算醒夢中人,就算去學校,小孩清醒的時間,不到三成在學校(以低年級半天計算)。下課後超過七成時間還是父母的責任,並不會比自學輕鬆多少。
更不用說學習之外的放鬆旅遊,情感存摺的累積,一切都建構在大量付出的時間上。講殘忍一點,有了小孩,時間就只能被切成工作與家庭。自己的時間?大概要等到空巢期吧 XD
這些校外時間,或是自學要教什麼?當然要教小孩適應未來的能力。上面也說過,教養焦慮來源是擔心小孩未來沒有競爭力。所以父母當然不能以自己過去的經驗,教現在的小孩適應未來。
有情緒穩定的大人,才會有溫和的小孩。
像這次邀請到兩位 YouTuber,就是以前我們連想都沒想到會有的職業。未來的趨勢誰也抓不準,所以我的想法就是,父母也不能停止探索世界。我們不能預測未來,只能帶著小孩觀察現在,適應變動,培養面對指數化成長的社會。
講到這裡靠邀,教養超級難的啊!上面說的這些,可能大家心裡在慘叫:「我家都沒做到啊啊啊」
最後一點,準備這次演講,自己的體會是:「有情緒穩定的大人,才會有溫和的小孩。」如果不是新思惟,我可能不會答應這次的講題。因為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過往,並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最大的收穫也來自這段自我省思覺察的過程。回想這一路走來,自己的人格學習是什麼?得到什麼成長?關於親子又學習什麼?成長什麼?仔細爬梳整理,發現最關鍵的原因,就是自己的情緒慢慢穩定。
情緒穩定才能有效的思考,還有溝通。論壇裡聽到這麼多好方法,急著用在自己小孩身上。如果沒辦法控制情緒,到頭來還是變成以權威強迫小孩接受「父母覺得好」的教育方式。
分享一段準備演講過程中看到的一段文字,來自白袍旅婦:「我們是園丁,努力讓花園中開滿不同的植物,增加適應未來的機會,而不是木匠,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」
而要控制自己不要變成木匠,就來自持續淬煉的修養。還有一直提醒自己,要讓他們感覺我們的愛,而不是感受到阻礙。
最後再引用旅婦文字作結:
「請一起將眼光放遠,去感受身為父母以及照顧孩子時本身的快樂,並超越教養的範疇,去了解身為父母的價值。」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