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_FB_KIDS_20180527-131
2018 / 6 / 1

新多元時代,現代父母也要自我成長!  

 

作者:高醫附院 蘇郁婷 營養師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131

 

 

在臉書上關注新思惟有一段時間,這期間也追蹤蔡校長臉書的每篇發文,看出校長很用心陪伴孩子。新思惟課程已經做出口碑,這次推出教養的議題,雖然學費很高,還是毅然決然報名了。

 

 

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

 

白映俞醫師分享教育孩子,透過大量閱讀,看電影及音樂劇,動手做,及具象化展現知識技能,並藉由孩子完成的作品和孩子閒聊,了解孩子的想法。

 

姚侑廷醫師分享在自學過程中,安排一天完成三件事,由孩子自由調配時間,培養自主性。自學的優點是增加親子相處時間,家長能更了解孩子,幫助孩子更健全的身心發展,能快速發現孩子學習的問題,且時間運用自由。缺點則是在城鄉差異(自學資源)、缺乏同擠、家長能力不均等等。

 

從兩位醫師的演講中,了解到在這快速變化且科技日新月異的世代,唯有培養孩子思考表達、自主學習且勇於挑戰未知的能力,孩子才可能有更多機會。不論是選擇什麼學習形式,我想重點是要培養孩子遇到問題時,知道如何解決的能力。

 

 

新世代的年輕人,給現代家長的建議。

 

新世代 YouTuber 啾啾鞋分享他本身熱愛創作,利用多角化經營,靠自己且不侷限於在 YouTube 平台發展;注意自己知識的輸入(固定閱讀)與創作的輸出(每周上片 2 次);隨時觀察周遭環境,處於靈感發想的狀態。

 

單口喜劇演員博恩分享笑話構成的元素(期待+驚喜),也分析一般人對於工作、錢、興趣與快樂,在「興趣派」和「賺錢派」想法之間的不同。

 

我很同意啾啾鞋的建議,當孩子提出特別的職業想法時,可先了解動機,建議他從興趣開始發揮,設定停損點,並持續保持堅持與熱誠的心。也很喜歡博恩所說的,可隨時提醒自己及孩子一同觀察,世界缺乏什麼,而你能提供什麼。

 

 

陪伴孩子所教會我的事

 

陳畊仲醫師分享,由上對下的權威教育,孩子是恐懼的,唯有對等的同理,把小孩當大人,孩子才會更願意聽從。教養來自修養,以對話替代說教。

 

蔡明劭醫師則分享藉由旅行,可增進親子之間的磨合與學習,也分享他與孩子相處,CP 值最高的三件事:繪本、洗學校餐碗及每兩週 30 分鐘的學習。

 

葉濡端醫師分享親子陪伴,時間不一定要很長,不一定要去很厲害的地方,不一定要小孩可以玩的地方,如此一來,可引導小孩去觀察環境中不同事物,且凡事不一定要事先規劃,可能得到驚喜。

 

 

其他選擇的特色與應對

 

呂祐吉顧問述說,在他所接觸的富人孩子,多是沉迷手機、缺乏動機;溝通無力;依賴成性、眼高手低。他常鼓勵學生處理挫折、解決問題;建立自信、練習溝通;善用缺乏、建立動機;畫出界線、培養自律;因材施教、刻意練習。

 

陳三奇醫師分享,若孩子有能力,可選擇資優班的多元豐富課程,包括:利用心智圖、旅遊寫作文章、名人專訪、相聲講座及研究報告等學習語文;利用數讀和魔術方塊學習數學;利用賞鳥、桌遊、生態及實作等學習自然。陳醫師強調,自己的教育重心在培養孩子建立自我認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且教育孩子沒有標準答案。

 

蔡依橙校長分享在教育上,服從權威/倫理輩份及行走世界/自我實現之間,他選擇後者。

 

在訓練中文及英文方面,他讓孩子大量學習、整合思緒、聽說讀寫流暢表達,並利用數位作為工具。在自我實踐這部分,則依照孩子的興趣、需求、資源、進步來進行。由於學校教育僅佔孩子的三五成時間,空下來的學習時間則需要確定整體方向,思考長遠價值後做適當的安排。

 

學校學什麼,他就順著推,保留孩子的自主興趣,並強調數位需要練習,可以加入價值(鼓勵參與 speaking contest),利用部落格做 combo 練習,並結合出外旅遊來呼應課程、輸出知識也鼓勵輸出。

 

 

充電過後,有動力實踐優質教養。

 

這年頭我們期望小孩努力學習,持續進步的同時,處於這個新且多元的世代,家長更應該不斷地自我成長。

 

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的論壇,聽了很多聰明人的分享,投影片張張是重點,演講內容句句是精華,能感受到主辦單位對細節的細心(行前通知、注意事項、交通等等)和校長用心規劃課程。

 

無私的分享,讓我過了很充實的一天,收穫滿滿且又有動力教育家裡的孩子,確實是不虛此行,值回票價。

 

 
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