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振興醫院 急診重症醫學部 劉俊廷 專科護理師
怎麼教,怎麼養,怎麼學?
很開心再次參與新思惟舉辦的論壇活動,每一次都可以從中學到、看到和聽到許多不一樣的經驗、想法與技能,也真的非常感謝蔡校長與團隊人員辛勤地準備,才能讓我們有這麼好的體驗與感受。
教育孩子這件事真的不是說說而已,也不是看看幾本書就可以解決的事情,實際上要怎麼做,要怎麼規劃孩子成長的藍圖,相信在現有的制度與社會環境下,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。
因此透過本次精心設計準備的論壇內容,並搭上近期最火熱的職業 YouTuber,來一一揭露我們這些被視為社會階級頂端、擁有人人稱羨職業的父母,是怎麼取捨、怎麼規劃、怎麼教育自己的下一代,並分享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,與另一半分工的內容。
高度客製化的自學教育
論壇一開場,馬上切入現在最火熱且家長最希望了解的非體制教育模式,也就是「自學」的議題。
透過白映俞醫師與姚侑廷醫師的自學經驗分享,讓我們看到原來自學實際層面上,優點真的不少,它可以讓時間都回歸到孩子身上,課程與知識的強度也能依據小朋友的特性進行設計與調整,彈性相當大,真的是誘因多多,但相對地,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非常長,所以自學模式仍是有些限制,對於雙薪家庭是個相當大的挑戰,但不可諱言,自學模式,才是一個可以高度客製化、因材施教的方法。
年輕世代的他們,如何回應教育議題?
第二階段的部分,由現在知名網紅啾啾鞋,來分享自己做 YouTuber 一路走來的歷程;其中提到做一名 YouTuber 會面臨到哪些問題、需要克服的技術層面、會遭遇的困難點……他以過來人的方式分享,如果未來孩子希望成為一位 YouTuber 時,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給予什麼建議,和用什麼心態來與看待這件事及與孩子溝通。
博恩站起來,有著台大雙學士及英國、法國雙碩士高學歷的背景,回台後找到自己所愛的職業,並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社會既有的文化,一樣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。
因為他有著耀人的學歷,更能道破家長一味追求高學歷背後的真諦,以及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角度,去思考學歷所帶來的力量,和如何透過學歷找出興趣與賺錢之間的平衡點。
穩固的家庭後防,是事業發展的助力。
優質陪伴這部分,是由三位醫界強者進行分享。他們一路走來,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障礙,最終可以磨合和調整出現在滿意的模式,學習取捨和正視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,及認真思考怎麼做才會利益極大化、三個願望一次滿足及最有效率的方式。
這些篳路藍縷的心路歷程,真的是用淚與血編織出來的,而且讓我非常有感的一句話就是:「時常聽到有些遺憾,表示付出太多時間精力在事業及工作上,而錯過與孩子和家人相處的時光;反之,我卻沒聽過因為陪伴孩子與家人,而抱怨對事業及發展相關的後悔與遺憾。」
他們的經驗確實烙印在我的心裡,孩子與家人是需要花「時間」陪伴的。另一半是我們的戰友,我們更應該隨時補位與支援,唯有家庭和樂、後防穩定,未來發展才會後勁十足!
孩子在體制教育下也能成長茁壯
第四階段,直接呈現我們多數人一定會面臨到的現實問題。
透過呂老師的分享,得知家庭經濟富裕和過度保護,容易間接或直接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動機,也無意間剝奪許多讓他們自己探索及學習的機會,故對於此類的父母,應該學習對孩子劃出界線,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,並且多付出點時間陪伴,不要一昧滿足孩子的需求,此外,還要訓練孩子們對現實及未來保持飢餓感,給予他們練習溝通和訓練自信的環境。
陳醫師和蔡校長兩人作了一個完美的 ending,一語道破現在體制內的學校和資源的分配,其實是無法滿足孩子們的學習型態,但受限於環境、金錢、時間、人力等等因素,無法讓每一個家庭都自己搞自學,所以既來之則安之!利用既有學校的體制教育,家長更應該善用剩下的課後時間,去使用一些高效率的方法,協助統合和訓練孩子的核心競爭能力。
孩子接受體制教育,也可以打通任督二脈、領先群雄,善用資源讓孩子快速熟練這世界的運作模式,並學習自我成長與獨立。
經過一整天的講座,身為 3 歲孩子的爸,開始有些頭緒要如何去計劃孩子教育的未來與藍圖。孩子就像是一顆健康的種子,要長得高、長得大,真的是仰賴父母的栽培與灌溉,需要時時刻刻的關心陪伴與呵護,方能教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。
雖然要走的路還很長,但我相信有個時時不斷學習、成長和調整的父母在旁,相信孩子未來也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幫助、有辦法找到自己方向的完整個體。
論壇結束後,製圖設計之說明。
以台灣早期年代的童玩遊戲「跳格子(跳房子)」,去將這十位講師的內容整理起來。每一張講師的圖片,皆是前一天上新思惟官網、Google 或是講師 blogger 去找的,然後再用 PPT 一張張做好,放些小巧思在裡面後,輸出成 jpg,再用 PPT 另外貼上及調整位置,最後成品意外地有 feel,在這分享給您!
教育與陪伴孩子,其實就像是在跳格子,不管是孩子自己跳還是我們自己跳,前方看到的都是我們的目標,中間有挑戰、有收獲、也有休息。我們從中學習、成長與經歷,都是為了抵達最後的目的地。
引用分享昨天剛好看到的幾句話:「跳躍,只是為了離夢想更近一點。陪伴,不只是擁有,而是我一直都在。」
父母不也是這樣?為了孩子,我們也是努力地往前邁進,努力摸索並走出一條屬於自己、可以把孩子拉拔長大的路。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