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說,我們會盡量的在「手寫組」與「數位組」各選一名得獎。比較可惜的是,在「有參賽資格」的手寫組參賽者中(也就是講者貴賓不算),內容雖然不錯的很多,但最後的翻拍,在對焦以及自己手部的影子控制上,沒能有效處理好,所以全部繞過一圈後,最好的兩份作品,都是數位的。由陳鋭溢醫師與林佑彥醫師拿下。
在瀏覽全部作品時,也發現我(蔡依橙)的講者貴賓,也就是 10 歲女兒 Jigglypuff Tsai,他的作品相當不錯,在上傳後,有不少校友給予很高的評價。經過複雜的考慮(好作品被忽視的負面教育意義 vs 老爸給自己女兒特別獎可能被人酸),決定給他一個適當的表揚。
以下,我們一起看看作品,他們好在哪裡,以及「特別獎」的特別意義。
特別獎:Jigglypuff Tsai
這張 Jigglypuff Tsai 的手繪,把每堂課的重點都畫了出來,也用簡單塗鴉強化,畫面平衡完整之外,翻拍也用心,對焦準確,沒有自己的手或相機的陰影。右下角是最後一個 section,比賽截止後才有的課,演講還沒開始,所以,擺上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胖丁,做畫面的點綴。
因為女兒是以「講者可邀請一位貴賓免費」的身份來參加活動的,沒有正式參賽並拿到 Switch 的資格,這是一定。但這張手繪的確是相當不錯,我自己陪讀那麼久,也沒想到他有這樣的歸納、繪圖與擺拍能力。
如果是因為爸爸自己作為策展人的身份,刻意忽視、不給他肯定,又違背今天的活動精神:讓孩子認識自己,並發展他的興趣,避免否定與忽視。
特別提出這張 10 歲孩子的作品,也有呼應今天多位講者內容的效果,當我們把孩子當個小大人教,給他們信心、資源、勇氣,他們能做到的東西,往往會超越我們的想像。
活動結束後,胖丁也完成了第四格,並用家裡的掃描器,重新整理上傳。以下,是最終完成品的圖檔,以及這個 10 歲孩子所寫的,與本次活動相關的三篇部落格,因為這些都呼應我在演講中所說的內容,「部落格的 combo 技意義」,作為補充,順道列出,供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。
- 原作品與完成品的 Facebook 貼文,以及下方大量的討論。
- Listen to my Dad’s speech
- I went to my Dad’s speech and earned my own special prize
- I won the Best Figure Award
陳鋭溢醫師
陳鋭溢醫師的作品,最特別的就是詳細、簡單、美觀。不只是歸納每一堂課的重點,並做好簡單設計,配上講者照片,甚至連「問答」的精彩內容都有記錄!這真的是令人信賴的精英共筆組,不只上課內容有記,下課休息時間還繼續圍著老師,同學一旦順口問到「哪題會考」「重點在哪裡」,所有隨口說出的金玉良言,都一一恭錄。
最近幾次大型活動,新思惟團隊作了調整,增加問答時間長度,並由我(蔡依橙)親自主持,有參加的朋友應該都很有感,問答的精彩度提升很多。我們會釐清問題,甚至追問重要關鍵,在講者不確定該怎麼表達的時候,協助歸納出精華結論。
鋭溢注意到了問答的含金量,並立刻應變,加以記錄。給自己作為複習的筆記,回家後夫妻討論的基礎,也公開分享給全部的新思惟之友們!
鋭溢的努力很值得敬佩。有興趣的朋友,我準備了幾個連結,供延伸閱讀。恭喜鋭溢得獎!
- 我如何課前準備論文寫作的實作課程
- 2018 / 5 / 5(六)「統計製圖大賽」得獎作品(陳建安醫師 / 陳鋭溢醫師)
- 跟成功的人學習寫作模式
- 被陳鋭溢醫師啟發的陳曉瑱醫師,後續也得獎!
- 這是「有機會鍛鍊自己,就好好鍛鍊自己」的態度。
林佑彥醫師
佑彥的作品,先放一張他實際工作的畫面,會發現他在家裡已經先預習過了,做好版型,以及講者的「平面化圖示」。平面化的風格,是佑彥自行開發出來的,非常獨特且識別度高,他也大方把方法公布在網路上。
有趣的是,即使越來越多人學習他的方式,但每個人畫出來還是不太一樣,佑彥的就還是有他自己的風格,這或許跟每個人會描繪的細節、省略的線條、塗色的方式、選擇的主題都有關。您可以看看也畫平面化人物的葉時孟醫師,雖技巧同源,但風格就顯然不同。
再仔細看佑彥為每個講者所下的標題,你會發現他有消化精簡過,保留原意,但更好排版!這也是課前就做好的用心!
這是佑彥實際上傳的套圖,他會根據所描出的平面化人物的「方向」,決定簡報的排版,像是畊仲這張,圖片的位子與上方的啾啾鞋,就不一樣。
最後,在畫面的下方,還會歸納整場演講的核心重點,並下結論。會後,更大方地將這些自己手繪的平面化人物,送給每個講者,讓他們可以自由使用,也增進人際連結。
林佑彥醫師的作品,呼應了他自己的人生,以及全天講座的精神。
這樣的獨特風格作品,兼顧了知識、美觀、速度與個人風格。正是多位講者同時提到的,「未來變化很快,孩子需要發展自己的特色,在新的時代適應,並發揮自己的不可取代性。」
以佑彥的人生來說,他對中醫眼科特別有興趣,即使不被看好,即使曾被批評攻擊,但他依然持續經營,從一個患者都沒有開始,經營部落格、四處演講推廣,慢慢的累積起患者,一次又一次的談到更好的合作條件,現在的一診平均人數,站穩 20,並往突破 30 挑戰中。收入開始穩定後,也持續的思考深化與差異化,毫不鬆懈。
我是看著佑彥「從零開始」經營的,他能保持積極樂觀,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,穩定地耕耘累積,走到今天,有了不錯的成績,我個人非常敬佩!
優秀的作品,呼應課程核心,也呼應作者自己的人生。恭喜佑彥得獎!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