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_FB_innovarad_chends_KIDS_20180527-206
2018 / 6 / 1

和太太一起上課,討論一致的教育目標。

 

作者:成大醫院 婦產科 陳達生 醫師

 

 

00_FB_innovarad_chends_KIDS_20180527-206

 

 

感謝新思惟國際舉辦這麼精采的活動,我與太太都收穫良多!

 

 

動機

 

身為資深的新思惟之友,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,到兩個孩子的父親(2Y10M、0Y8M),很幸運一路走來,可以從蔡校長的文章新思惟的相關研討會,解答成長過程許多迷惑。

 

(橙編按:達生真的資深,他甚至在新思惟創業前,我還在秀傳的時候,就參加過我以影像醫學部主任身份舉辦的活動,那可是 2012 年 2 月啊!)

 

隨著兩個孩子陸續出生,校長也正好開立「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」,更是提供了許多精采的書介與議題,讓我與太太藉由閱讀與討論,能採取更多符合實證的教育方法。

 

所以當新思惟第二次辦親子議題研討會,我就抱著繳香油錢的概念,義無反顧地參加了,這也是難得機會跟去年研討會一樣,可以與太太牽手同上一整天的課,並討論出一致的教養目標。

 

 

自學的選項,已經佔有一席之地。

 

第一個主題是自學潮流,之前追蹤姚侑廷醫師的部落格,對於自學有片面的了解。這次講者恰好在台南與嘉義,聽他們敘述的背景資源與遇到的情境,對於住在台南的我們,很有感覺。

 

這段分享最令我有感觸的,就是姚醫師比喻自學就像創業,要面對的困難,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,而出來創業過的人,將來也很難回去打卡上班。但往遠處想,就像白醫師分享,在這世界局勢、科技變化如此快的時代,盲目相信文憑與制式教育可能也不現實。

 

總歸來說,自學需要耗費大量資源(金錢、時間、父母的認知資源),但若像兩位講者小孩在制式教育遇到的困境,身為父母可能會想到自學這條路,只是這條路罕有人走,所以內心趕到而害怕。

 

聽過這次分享,又在台下問答聽姚醫師說,近年自學申請案如倍數增長,將來不管遇到什麼狀況,自學的選項,在我心中不再是一片空白。

 

 

學校課本沒教的事

 

第二主題邀請啾啾鞋與博恩站起來,分享新時代的 YouTuber 職業與高學歷的就業想像。啾啾鞋的分享,讓人特別能體會,如果要因應時代變化,創業者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,更顯得特別重要。

 

從分享當中,做好一個 YouTuber,絕不是制式學校教育課本所教的會,但是若把握製作專案的機會(如書報討論),從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吸取經驗,就能提高創業的成功機率。

 

另外博恩站起來分享的學業、事業、興趣派、賺錢派、社會層面的分析角度很有意思。沒有這樣的提醒,選擇職業時,可能會混淆自己的興趣、擅長的事、與社會所需要的項目,面對生涯規劃,不可不慎。

 

問答時間最有趣的,是蔡校長的「地下道」經歷。不禁讓人感嘆,雖然網路時代給我們更多弱連結的機會,但同樣要面對酸民的評論。這些沒有充分了解卻偏激的評論,對於創業者來說,是心智的一大考驗,挑戰我們在舊時代熟人社會所建立的認知架構,就像囧星人的書中也提到,她曾為很多酸民的評論所苦。我們的孩子身為網路原住民,可能很早就會面對陌生人的評論或霸凌,可惜這次沒聽到相關議題,之後還希望能聽到可能的解決方案。

 

 

工作與家庭的調和方式

 

第三主題是優質陪伴。陳畊仲醫師以自己的轉變,深刻地註解了「教養來自修養」這句話,其中的眾多金句「先同理、再說服」、「對話代替說教」、「善待隊友」等等,都讓人沉思再三。

 

蔡明劭醫師分享如何讓工作與家庭都不被犧牲,實在讓人佩服,很多人或許都聽過「陪伴家人就是最值得的投資」、「沒有人在臨終時,後悔陪家人太多時間」的道理,但是要如何做到,蔡醫師分享許多實用的作法。

 

最後葉濡端醫師的分享,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,假日結束後,女兒希望爸媽不要回去工作。後來故事的圓滿發展,也勉勵我們要發展自己難以取代的專業,才能在工作選擇上有話語權,而當有選擇時,工作與家庭兩個面向如何選擇調和,就形塑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 

 

給孩子一個適當的引導

 

最後體制內教育部分,由講題的設定,猜想是先介紹私人與公立的菁英教育面貌。呂老師的教學經驗分享很難得,為我們指出擁有豐富機會與資源的小孩,可能遇到的問題,以及如何改變的方法。雖然我們的資源沒有呂老師的學生家庭多,但是若沒有正確引導,孩子可能一樣會歪掉(缺乏動機與自律)。

 

陳三奇醫師的分享,很讓人雀躍卻也感慨。雀躍的是,大聲疾呼的翻轉教育與改革,其實基層老師早已努力創新許久,且已有不錯的成果(如陳醫師分享的);但感慨的,就在城鄉差距與家長認同,造就完全不一樣的公立資優班面貌。

 

剛好我太太曾任教於台北大安區的國小資優班,又輾轉到過其他縣市的資優班。台北市以外的資優班教學,課程設計還要努力說服家長著眼於素質教育,而不是應試教育(追求國高中資優班錄取率,甚至連資優班考試都要補習)。

 

最後是校長自己分享在公立學校條件下,如何利用家庭教育(佔去小孩 7 成的清醒時間),來達成菁英教育的目標,這也是當天在座的新思惟之友,最有可能做到的內容。校長分享的內容很具體,配合之前在教養筆記分享的內容,我個人以 PDCA 架構來整理。

 

  • P: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教養目標(長遠來看,什麼最重要、價值選擇);認識孩子的特質,順勢加強(同卵雙胞胎研究凸顯先天特質的重要性);清點資源(金錢、時間、父母自己的認知資源);採取有實證依據的建議,或聽實務經驗者的話。
  • D擬定可行計畫並實行,刻意練習。
  • C檢討成效
  • A:調整計畫

 

今天研討會的主題是《當代家長的煩惱》,結束之後,其實煩惱不會馬上消失,但是藉由講者的分享,獲得可貴的經驗與學習方向,可以提昇自己做教養決策的能力。就如同想要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就要努力讓自己先成為巨人。

 

 

Reference

 

  1. 如何作出艱難選擇(張美露)
  2. Practice may not make perfect- Musical ability is in the DNA, Jul 5th 2014.

 

 

近期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