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新思惟國際

00_FB_KIDS_20180527-388
2018 / 6 / 1

快速變動的世代,教育方式如何選擇?

 

作者:燦明大學眼科 劉冠麟 院長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388

 

 

學習,一定不快樂嗎?

 

當初會想上這堂課,是因為大兒子今年準備要上小一,長輩怕他英文能力跟不上讀全美語幼稚園的同學,所以安排他和外國老師,一個禮拜上一次一對二的課程。

 

開始上課之後,就發現有時候課後叫他複習當天上課內容,或是請他寫作業,他總是心不甘情不願。當然他以前幼稚園,有時候畫畫的作業也是拖到最後才做,想說剛開始總要給他適應期。直到有一天,我接送兒子下課並在路上問他,目前才藝班最喜歡什麼,他說象棋第一,足球第二,不喜歡英文課。

 

這時候我就開始思考,難道學習的過程一定要不快樂嗎?如果小孩對某些課程真的已經沒有興趣,家長是必須要求小孩堅持下去,還是讓小孩自己選擇?

 

到底父母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幫助小孩,找到他自己擅長的項目,同時不會讓其他科目落後太多,兼顧深度和廣度呢?

 

閱讀更多 »

00_FB_KIDS_20180527-461
2018 / 6 / 1

全職媽媽的教養難題,在這裡有了方向。

 

作者:家管 吳芳姿 媽媽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461

 

 

亮眼的主題企劃,讓人馬上行動!

 

由於先生長期以來,陸續參與過多場新思惟論壇,即便我僅是一位平庸的全職媽媽,對於客群以高度專業人士為主、好評如潮但收費高昂的「新思惟」並不陌生。

 

仍記得農曆年後沒多久,某日一大早,先生便興沖沖地轉貼了《新思惟論壇:當代家長的煩惱》報名資訊給我,問我想不想參加。

 

點開網頁,幾個讓我眼睛一亮的主題立刻跳出來,包括自學、資優班、親子共遊、讀公立學校的效益最大化策略等等。考慮了半天,在先生的鼓勵、贊助,以及要一打二一整天的前提下,便閉眼刷卡報名了!

 

閱讀更多 »

KIDS_20180527-092
2018 / 6 / 1

親子教養的新觀念,心動還要馬上行動!

 

作者:匿名

 

 

KIDS_20180527-092

 

 

抓住時代潮流中的議題

 

距離上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,有將近一年時間,這一年生活轉變相當大,身分從醫學生過渡到臨床醫師,講題也從《醫學生涯的各種可能》轉變成《當代家長的煩惱》。新思惟論壇選題、內容,真的讓人很難抗拒報名的衝動,這次連太座都拉著一起來報名。

 

一進入會場,映入眼簾的是此次海報,之前報名時沒有注意,經過蔡校長的解說,才了解設計竟然如此富有巧思!四個主題,原本纏繞在一起,雜亂無章,經過分析、釐清頭緒後,可以整合成一塊,一家人一起坐著火箭衝破煩惱,讚!

 

去年,因為診所老闆要上台,才第一次參加新思惟活動,今年則是非常期待蔡校長的演講內容,自己平時都有在關注校長小孩教養的粉絲專頁,果然也沒有讓我失望,校長的引言就是「精彩」兩個字。

 

簡潔扼要、振聾發聵。富裕十倍的社會結構,我們選擇信任品牌,保留寶貴時間、注意力,唯二需要深度思考的,就是自己的職涯規劃以及小孩的教養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00_FB_KIDS_20180527-292
2018 / 6 / 1

當代家長煩惱知多少

 

作者:台南新樓醫院 身心內科 羅紀萱 臨床心理師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292

 

 

身為臨床心理師,常需要陪伴父母與孩子走過成長中的衝撞,談想法,說情緒,讓父母與孩子能彼此理解,修復關係,而這也是我跟孩子教養互動的核心信念。

 

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關照,內在充滿力量,準備向外拓展時,會面臨什麼真實的挑戰,需要哪些具體的裝備,這次論壇正好回應了我的這些疑惑。

 

論壇探討的是當代家長的煩惱,在這個網路科技日新月異,知識學習多方管道的世代,我認為蔡校長作為代表,實在是當之無愧,主題策劃上也完全緊扣當代會面臨的問題。

 

閱讀更多 »

00_FB_KIDS_20180527-230
2018 / 6 / 1

教養的核心價值,比追求正確答案還重要!

 

作者:萬芳醫院 皮膚科 王筱涵 醫師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230

 

 

沒有正確答案的教養之路,該怎麼走?

 

新思惟的演講還是一貫的流暢度、一流的講者、絕妙的安排,而教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,但是提供給你更多的啟發。

 

回到孩子身邊之後,更確定花這些時間精力的「用心陪伴」是非常重要的原來我花了大把時間在家陪孩子並不是浪費,內心得到安慰),並確立自己的教養態度,我不願孩子服從權威、糾結於倫理輩分,我希望孩子可以「行走世界、自我實現」。

 

實際上該怎麼做?雖然最終的主導權還是落在自己和孩子去共同探索,但講者們提供了很棒的建議和方向。

 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