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_FB_KIDS_20180527-680
2018 / 6 / 1

多元觀點,打開了我的教養視野。

 

作者:建國中學 柳雅馨 英文老師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680

 

 

一拿到講義,深覺這封面設計得真好!因為我對孩子教養/教育的忖度,就如那團時時糾結的線球,亟欲解開,而這一整天內容豐富的課程,帶給我諸多啟發,著實令人大開眼界。

 

 

教養的著力點,來自四個面向。

 

有講者以專題式學習來規劃自學課程,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,如:製作會噴發的迷你火山、用水發射火箭,引導小孩認識化學或物理原理;藉由小孩出生的那一年,將知識的觸角延伸到歷史脈絡、貨幣;誘發孩子主動創作、寫故事,製成可演出的小劇場……

 

綜合講者們的教學精華,我認為教養主要著力在四個面向,分別是表達力、數位力、情緒力、玩樂力。

 

表達能力的訓練,各家雖有不一樣的作法,但殊途同歸,比如教導孩子製作心智圖、以錄影回放幫助孩子檢視口說、讓孩子在表演魔術、從認識笑話進而成為編笑話的人等等,都顯示此項技能的重要性。

 

身處在科技發達的時代,運用數位工具的能力亦不容小覷,幾位講者也逐一分享其教育方式,像是讓孩子把自繪圖弄成簡易電腦動畫、開啟孩子的個人部落格、利用線上兒童程式設計軟體 Tynker,都是不錯的作法。

 

情緒控管、溝通能力更是為人父母的首要課題,尤其在言教不如身教的大前提下,成熟的大人要如何和孩子相處?講者提出,站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「對話」,先「同理」再說,以導向改變的學習與成長歷程之薩提爾模式,更有助於培養出健全人格的孩子。

 

最終再導向親子出遊的玩樂力,換言之,在教養這條路上,父母與孩子是彼此陪伴,一起前進,方能擁有這般和諧共處的關係。

 

 

充滿醍醐味的經典語錄

 

這一整天的課程,講者們各有洞見,令人受益匪淺,而其中有幾條語錄更是讓我印象深刻,如下:

 

  • 「父母們要是招數用盡,就惱羞成怒,這跟詐騙集團有什麼兩樣?(陳畊仲)」

 

  • 「我們這個世代很多人為了『錢』而犧牲『興趣』,但問題是,當代社會的薪水中位數只有四萬,根本給不了高薪!(博恩)」

 

  • 「長遠來看,孩子的什麼能力最重要?」以及「行走世界、自我實現。保留孩子的興趣,想辦法介入引導到你要的方向。(蔡依橙)」

 

 

私校 vs. 公校,這是我的考量。

 

隨著一場接著一場的演講,也興起我個人經驗的反思:前陣子為了台北私立復興幼兒園的大班名額,跟著朋友去抽籤(如果沒抽到,之後入學的機率就非常低),沒想到,朋友落榜,我抽中了,但是我竟然比朋友更煩惱,連續失眠兩個晚上!

 

尤其,近來新課綱沸沸揚揚,私校議題也變得火紅,有點能力的家長普遍不想讓孩子去當教改的白老鼠。於是,我客觀分析了私校跟公校的優缺點:

 

私校:優點是校方有較多的自主權,比較可以排出符合家長期待的課程,且老師不得不認真(聽說學生會直接跟老師說:「我們是你的衣食父母」),分科較細;缺點則是班級人數多,約 40-42 人(人數多寡,會影響教學資源的分配),教師素質可能略低公校(過往通常是公校考不上,才去私校,不過這幾年公務人員的退休金縮減,或許情形有點改變),再加上在校時間長。

 

公校:優點是班級人數少(30 人以下),課後時間運用較彈性,如果有機會進資優班,會享受到龐大的資源,而且學習較自主,侷限較少,離家近;缺點則是老師通常得一人包數科(朋友是公小的音樂老師,也得教數學、國語,常常在 FB 上發表「feeling helpless」的文),此外,如果遇到不適任的老師,很難換掉。

 

聽了今日講者的經驗分享後,我對自己的選擇多了點信心,最終「放棄報到」了。我希望把孩子的學習交給她自己,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以培養核心能力,像是創意、解決問題的能力(雖然「罰寫音樂」的怪獸老師,讓我嚇了一身汗)。

 

 

課程外的小插曲

 

因為老公出版《腸漏,發炎的關鍵》這本書,我開始經營 FB 粉專「醫師娘料理處方箋」,分享簡單易做的有機料理,照顧家人的健康、宣傳吳醫師的衛教觀。

 

沒想到今日現場就有臉友跑來相認,問我是不是版主,並大力謝謝我的料理分享,有點受寵若驚。加上最近有兩家出版社主動找我洽談,希望我出一本以「食育」為主題的料理書……我想,我是真的得來認真思考這件事了!

 

或許,教養✕食育,是讓孩子可以如封面右下角那樣,乘著火箭往上飛的最佳動能。

 

 
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