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_FB_KIDS_20180527-655
2018 / 6 / 1

作為資優班老師,我的收穫。

 

作者:成功國小 李函穎 老師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655

 

 

不知不覺,竟也是我和先生第三次一起參加新思惟論壇(釔編按:李函穎老師曾參加 IRAM2016KIDS2017),雖然隨著大寶出生、懷二寶、二寶出生,每次參加課程的難度越來越高,一次丟包兩隻小小孩,對照顧者是有點殘忍的。

 

報名前看了講題後,我和先生還是毅然決然請出後援幫忙,兩人一起北上聽課,畢竟這次的講題有太多正好命中我們目前面臨的煩惱,半新手爸媽需要更多、更新、更專業的資訊,希望可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,少繞些彎路。

 

 

北與南,資優課程方向不同。

 

身為資優班老師,陳三奇醫師的講題在課前就是我最好奇的部分,曾在台北市仁愛國小資優班任教三年、台南市國小資優班任教四年,兩者的課程有很大的差異。

 

台北市資優班的課程較著重啟發孩子的思考,也會有專家講座等豐富的社會資源導入,台南市國小資優班則受限於國中資優班只有新東國中(一般智能資優班)、建興國中(數理資優班)設立,因此在課程設計上,會朝準備這兩所國中的資優班考試為導向,每年國中資優班鑑定考試後,學校更會將考進國中資優班的榜單作為招生宣傳。

 

而高年級課程,如同白映俞醫師所談到的,在五年級時就先學國一課程,似乎已成為家長與老師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
 

(橙編按:謝謝您的補充,這是很寶貴的現場經驗!)

 

然而,從陳三奇醫師對資優班課程的肯定,以及白映俞醫師對超前學習學校生態的無法認同,讓我反思,當環境不斷的改變,固守著科舉思維,是多麽危險的事,12 年國教新課綱在動,資優新課綱也在調整更新,如同陳三奇醫師所說,資優教育是公立學校的彩蛋,順勢而為,資優教育還有更多的可能。

 

 

體制內與外,我還能努力的方向。

 

白映俞醫師與姚侑廷醫師帶孩子自學的經驗,反映出體制內教育的不足。自學能依孩子的興趣、能力與時間,做最完善有效的規劃,能增進親子關係,更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
 

蔡校長以自己的教育理念,用 combo 技結合學校課程順勢而為,並特別保留孩子的興趣,即使是線上遊戲、寫部落格,都成為孩子學習的媒介,印象最深刻的是胖丁的筆記,除了能有系統的組織知識,還能整合後,以自己的理解呈現輸出,最厲害的是還帶了胖丁娃娃,讓整個畫面拍攝起來清晰又有特色,認為蔡校長應該加碼一台任天堂給胖丁啊!(橙編按:唉唷,好危險,這一段要遮起來 XD)

 

呂祐吉講師對申請國外名校孩子的觀察,給了四個建議:

 

  1. 建立自信,練習溝通。
  2. 善用缺乏,建立動機。
  3. 畫出界線,培養自律。
  4. 因材施教,刻意練習。

 

不只適用於家裡有藍寶堅尼的孩子,我想也是我教養孩子應該注意的關鍵。

 

啾啾鞋與博恩站起來,同樣高學歷,也同樣在成名網紅的風光之下,有著鴨子划水的默默努力與拼命,成功並非偶然,爆紅也不是運氣,投入興趣,同時支撐著骨感的現實,需要的勇氣與毅力,是我在這兩位新偶像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事情。

 

 

孩子成長,因為理解,因為愛。

 

由於先生工時較長,蔡明劭醫師與葉濡端醫師的經驗分享,讓我可以更了解另一半在學術與臨床工作上可能面臨的時間、資源與心力的緊迫,除了當彼此最好的後援,也提醒了我,多體諒對方,有限時間內發展核心專業,把握機會安排親子旅遊,增進家人相處的品質。

 

陳畊仲醫師從成長經驗反思親子衝突,並與太太、孩子一同參加共學成長營,有人問,孩子行為一樣會改變,過程的不同,是家長自己的主觀感受嗎?而我想,有過同樣經驗的父母,一定可以了解這當中差異巨大。

 

在與女兒的相處中,我也常忘了跟女兒站在同一個位置,以媽媽的角色要求、勸說女兒照著我的想法去做,當權力不對等時,要求可以是脅迫、勸說、利誘,而當我能提醒自己慢下來,先同理孩子,投入她的遊戲中,女兒往往更願意溝通,肢體上也更柔軟願意與我親近,同樣達到行為修正的目的,但我希望我的女兒不是因恐懼、匱乏,而是因為理解,因為愛。

 

回程路上,盤旋在我和先生腦中許久的煩惱,在我們經過沉澱後,取得了共識,能一起成長,一起學習,作為人生的伴侶,真好。

 

 
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