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_FB_KIDS_20180527-461
2018 / 6 / 1

全職媽媽的教養難題,在這裡有了方向。

 

作者:家管 吳芳姿 媽媽

 

 

00_FB_KIDS_20180527-461

 

 

亮眼的主題企劃,讓人馬上行動!

 

由於先生長期以來,陸續參與過多場新思惟論壇,即便我僅是一位平庸的全職媽媽,對於客群以高度專業人士為主、好評如潮但收費高昂的「新思惟」並不陌生。

 

仍記得農曆年後沒多久,某日一大早,先生便興沖沖地轉貼了《新思惟論壇:當代家長的煩惱》報名資訊給我,問我想不想參加。

 

點開網頁,幾個讓我眼睛一亮的主題立刻跳出來,包括自學、資優班、親子共遊、讀公立學校的效益最大化策略等等。考慮了半天,在先生的鼓勵、贊助,以及要一打二一整天的前提下,便閉眼刷卡報名了!

 

 

全職媽媽的內心話

 

我有三個小孩,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,也曾是一般人眼中有著高學歷、好工作的時尚女性。生完孩子、離開職場後,一切都風雲變色,徹底淪為頭髮戴著鯊魚夾、成天雙手扠腰罵小孩的黃臉婆。

 

美其名為「先生的賢內助」、「超強三寶媽」,但在公眾場合,我總不時感到侷促不安,甚至是羞愧,尤其是當我當天踏入集思台大會議中心,看到半數以上的人名牌上稱呼為某某醫師、某某牙醫、某某診所院長,而我的頭銜僅僅是「媽媽」。

 

(橙編按:那個頭銜報名時可以自己填,您可以填執行長、總監、教育部長,都可以的!私人公司的頭銜一般也都很靈活 XD 幫自己設定一個喜歡的頭銜,做起事來也開心些!XD)

 

陳畊仲醫師在演講時,提到當年他曾一度將生活重心,放在自我成長以及協助他人進步上,卻忽略了在家中照顧孩子而過著昏天暗日、作息顛倒的妻子。言談間真情流露,讓我也紅了眼眶,彷彿這些年來內心的卑微苦楚,也有人感同身受(當然,我指的不是陳醫師,而是陳醫師太太),不再覺得那麼孤單無助。

 

如同蔡明劭醫師強調的「有困難一起解決,才是最佳身教」,家庭教養不該淪為單方家長的責任,應互相扶持關懷,同時也讓各個家庭成員,擁有自己的成長空間以及喘息角落,才能為下次前行做好準備。

 

 

自學的分享彷彿一劑強心針

 

論壇由白映俞醫師打頭陣是極佳的戰略。

 

白醫師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,在家庭教育也投入非常多的心力,從她分享的照片、影片中,發現她即便忙得蠟燭多頭燒,仍擠出時間規劃教案,替孩子安排有趣多元的自學課程,令我深感佩服也深受啟發。

 

返家後,我拿出白醫師與姚醫師演講時所作的筆記,整理歸納後想套入自己的自學計畫中,但發現美中不足的是,白醫師與姚醫師目前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只有一人,因此自學課程的規劃皆以該名小孩為主,費用、上課時數、接送等問題只要考量該名孩童便可。

 

但在多數自學家庭裡,學齡中的孩子不只一位,如何在有年齡差距的情況下,維持兩位以上的孩童自學,資源的分配可能就需要更多探討了。

 

(橙編按:的確,有兩個以上,除了資源分配,還有混齡教育要注意。侑廷的兒子也準備自學了,這個議題我們會繼續關注,畢竟我也很有興趣!)

 

 

不盲從潮流的生存法則

 

博恩的演講中,提到在思考就業方向時,切入的角度應該是「這世界缺乏什麼,而我又能提供什麼」,因此不盲從潮流,做自己有興趣而且擅長的事,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存活。

 

訪談結束的休息時間,他提到從前的人,都認為與其給孩子魚吃,倒不如教他怎麼釣魚,這觀念並沒錯,但更積極的思考策略,應該是與其給孩子魚吃,倒不如讓他知道魚很好吃,而自己想盡辦法去捉魚,要用釣竿也好,用魚網也罷,徒手捉魚也行,人總會因應自身需求而發展出合適的生存技能。

 

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,與其在討論台灣學子有沒有狼性,倒不如說他們夠不夠「積極」,為自己謀取生存空間。

 

家長的責任不是幫孩子鋪一條康莊大道,而是陪同他們一起看到遠方,討論如何準備行囊、設定路線圖,鼓起勇氣著裝出發。

 

 

課程結束後,重新思考家庭教育。

 

我的大女兒目前小二,前陣子剛通過資優測驗,今年九月將正式進入資優班。在參加資優測驗之前,我也考慮過自學這條路,卻礙於家中有三位小孩,而苦思不出如何陪同三人自學,舉步不前。

 

公立學校的資優班課程規劃看起來豐富有趣,我便鼓勵女兒去參加測驗,抱持著「通過資優測驗就續讀公立學校,不通過就半數時間在家自學」的心態,所幸女兒也通過測驗。

 

陳三奇醫師分享的資優課程,讓我對九月以後的教育環境更具憧憬和信心,也期許這樣不設限的學風,能讓我對於家庭教養採取更開放的態度。

 

這場演講的所有講者,都提供非常豐富的資訊,目前我打算在孩子讀資優班的同時,套入蔡依橙醫師「就讀公立學校效益最大化」的概念,以及白、姚兩位醫師的自學方案,於學校課後時間規劃適合的自學課表,拿掉分數的框架,凸顯教育的本質。

 

 

最了不起的不是頭銜,而是全心陪伴。

 

家庭教養的核心是父母的陪伴,但這條路並無捷徑。

 

在世人眼中,每個人的價值常定義於名片上的頭銜和薪資單上的數字。

 

對孩子而言,父母就是父母,脫下工作服,放下顯赫的頭銜稱號,關掉手機筆電,以朋友等高的姿態,提供全心的陪伴,這才是最了不起的工作。

 

 

近期課程